大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建筑学考研中国建筑史常考重点知识点解析分享——宗教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2 12: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打卡图和整理知识点
CH5  宗教建筑(2):佛寺
一、蒙藏汉民族形式的混容-河北承德外八庙(清)
承德位于北京通往内蒙的要道上,又是清代帝王避暑的地方,自十八世纪初,就在这里修建离宫,称为“避暑山庄”。
在离宫东面和北面的丘陵地带,先后建造了十一座喇嘛庙,因有八座隶属清廷理藩院管理,而其地处塞外,故俗称“外八庙”。它们是溥仁寺(公元1713年建)、普宁寺(公元1755年建)、溥佑寺(1760年)、安远庙(1764年)、普乐寺(1766年)、普陀宗乘庙(1771年)、殊像寺(1774年)、须弥福寿庙(1780年)。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位于避暑山庄北方狮子沟北山岗上,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该庙仿西藏布达拉宫兴建,整个建筑分布在山坡之上,大致为三部。前部有山门,门前有石狮一对,其后为碑亭,碑亭有石碑三座。碑亭后为五塔门,门前有石象一对。
五塔门上的五塔统称喇嘛塔,每塔均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刹由相轮、承露盘、月、日、火焰组成。相轮十三层代表佛教十三天,亦寓意吉祥,月日表示阴阳交替,产生甘露到承露盘入宝瓶中,火焰象征佛教兴旺。据藏传佛教密宗理论,每座塔的颜色和装饰分别代表五行、五智及五方尊佛,从右至左依次为黑色塔代表“风”。白色塔代表“水”,黄色塔代表“土”,绿色塔代表“空”,红色塔代表“火”,其前部建筑基本对称,过琉璃牌坊至大红台为中部,琉璃牌坊摹北海小西天“须弥春”所建,这里以白台为主。
二、藏传佛教博物馆-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市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它位于北京内城的东北角上。南起戏楼胡同,北至内城城垣,总长近400米,占地约66000多平方米。殿宇宏伟,气势巍峨。
雍和宫明代是太监的宫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建成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行宫,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喇嘛教黄教的上院,成了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万福阁为宫内最大建筑,黄瓦歇山顶3层楼阁。阁左右并列永康阁和延绥阁,以悬空阁道相通,将三阁连为一体,成为一组宏丽轩昂的建筑群。阁中弥勒佛站像,地面上的垂直高度有18米,埋在地下的又有8米,由完整的白檀香树雕成,是世界最大木雕佛。
四、西藏后藏萨迦南寺
南寺是现存西藏元代建筑重 要实例之一。
萨迦南寺主体建筑是平面方形的大经堂,中央为一院落,四周围绕殿堂。面积达5775平方米,四周版筑土墙高16米,厚 3.5米。正殿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前排中间的 4根柱子被认作四大名柱:忽必烈皇帝柱、猛虎柱、野牛柱、墨血柱其中忽必烈柱传为忽必烈所赐。
沿墙叠放为法墙的大批经书,南寺大殿存 2万余函。还有珍贵的贝叶经等。另外,寺内有 2 万多尊铜佛像(“文化大革命”中损毁一部分),其中包括铸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的佛像数十尊。还有大量瓷器和琳琅满目的唐卡 (卷轴画)、印章法器、 供器、 元朝纸币和中央政府给萨迦法王的封诰、诏书等。各类 文物典籍中,宋、元、明时期的作品均占很大部分,是研究宋、元以来祖国统一和西藏发展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由于所存图书、壁画堪与敦煌文献艺术相媲美, 萨迦寺被誉为第二个敦煌。
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汉名译为“延寿寺”,它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始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三年(公元1585年),因四世达赖的老师席力长期主持此庙而得名。席力图召是藏汉结合的建筑群体。其中大经堂尤为典型,造型优美,独具特色。广场东侧塔院内,耸立一座高15米的汉白玉佛塔,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现存最精美的一座寺庙。
席力图召的平面布局,沿用汉族佛寺格式,建筑物除大殿外,均为汉式。召门前有牌楼。主要建筑的经堂位于第二进院落。庭院中间筑有两座六角形碑亭,东西两院是喇嘛的起居处和佛殿。东院的西南隅有一座喇嘛塔,因为在相轮部分从宝盖下悬有两个镀金铜饰,所以叫「双耳喇嘛塔」,造型独特。
六、江孜白居寺 :
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藏语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白居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此寺的另一特色是菩提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意为“流水漩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年楚河。
CH5  宗教建筑(3)
§5-3  道教与清真教建筑
一、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为道教胜地。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
玄岳门 是一座宏伟的石雕牌坊,古代为步入武当山神道的第一道"仙门"。建于明代中期,高20米,宽12.81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刻有嘉靖皇帝所书"治世玄岳"四个大字,意即用武当山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牌坊三间四柱五楼,结构壮美,做工精细,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精品。
也叫太子坡。位于天柱峰东北,是登临金顶的必由之路,该观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现存殿宇2000多平方米。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最高处为太子殿。观中有一栋依岩层叠而建的五层楼阁,以一根立柱支撑着交叉叠搁的十二根梁枋,称为"一柱十二梁"。此楼建筑结构独特,建筑技术精湛,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依然巍峨耸立山间。
太和宫 位于天柱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有赐匾额“太岳太和宫”,殿内有真武塑像及神像6尊,殿前有明代铜碑两块。正殿前是朝圣殿,右为鼓楼,左为钟楼。钟楼内有武当山上最大的铜钟,高1.5米,底径1.4米,铸于明代嘉靖年间。太和宫对面有转展殿,殿内存有元代大德年间所铸造的铜殿,高2.9米,宽2.7米,深2.6米。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殿。朝圣殿下是皇经堂,于清代改建。太和宫附近有天云楼、天地楼、天乙楼、太和高楼等遗址。
殿 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殿高5.59米,宽5.8米,深4.2米。殿基用花岗石铺垫,瓦、椽、柱、梁、门等,全以铜铸部件卯合而成,毫无铸凿痕,外鎏赤金,全殿重达80多吨,脊饰珍禽异兽,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之一,建于明代前期。殿内有真武大帝披发跣(xian)足、丰姿魁伟的铜像,重达10吨,左右侍立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栩栩如生。神案下置"龟蛇二将",生动传神。金殿铜柱镶嵌寸金一块。虽经500多年风雨雷电的侵蚀,金殿仍熠熠生浑。
三、福建泉州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主要建筑分为门楼、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清净寺门楼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高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花岗石砌叠而成的,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门楼后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记载了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CH5  宗教建筑
§5-4  佛塔与经幢(1)
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的区别。
我国的佛塔,早期受印度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的主流。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几乎遍布全国,还影
响到朝鲜、日本、越南。元代以后渐少。
楼阁式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为多,六角形为数较少。早期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砖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如应县木塔、苏州虎丘塔。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其最早实例为北魏的河南嵩岳寺塔辽、金是其发展的盛期。平面除嵩岳寺塔为12边形,隋、唐多为正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
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前者已知最早遗例建于北齐,后者则为隋代。塔的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形多种。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全由石建,平面方形,每面宽7.38米,中央各开一圆拱门。塔室中有方形塔心柱,柱四面皆刻佛像。风格朴素简洁。
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带为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或称过街塔)形式出现的。内地喇嘛塔始见于元代,明代起塔身变高瘦。
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至正八年(1271年),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的作品。宝瓶、相轮、宝盖。塔体白色,与上部金色宝盖相辉映,外观壮伟。
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塔5座(中央一座较大,四隅各一较低小),仅见于明、清二代,为数很少,台上塔多为密檐或喇嘛塔。
北京大正觉寺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是我国此类佛塔最典型实例。


小乘佛教佛塔见于云南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当地民族风格,塔多单建,亦有群建。现存实例均为明代以后。
楼阁式塔代表建筑:
(一)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在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31米,体形庞大。


(二)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塔身平面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通体以粘性黄泥砌筑。各层回廊顶均以叠涩砖构楼面将内外壁连结成整体,形成套筒式结构。
(三)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建塔,初名“无量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四)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山,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5-4  佛塔与经幢(2)
密檐式塔代表建筑:
(一)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在登封嵩山南麓,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塔顶重修于唐。其形式结构独特,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陕西西安小雁塔: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
(三)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建于辽大安五年(1089年),平面八角形,密檐13层。
(四)云南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又称崇圣寺三塔,是我国著名的佛塔之一,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山洱海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
§5-4  佛塔与经幢(3)
单层塔代表建筑:
(一)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四门塔在历城柳阜神通寺内,全由石建,根据内部题记,最迟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也是最早的亭阁式佛塔。


(二)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该塔位于登封西北10公里会善寺山门以西,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全由砖砌。平面为八角形,单层重檐,全高10.34米。
此塔是国内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所以很是珍贵。
§5-4  佛塔与经幢(4)
喇嘛塔代表建筑:
(一)北京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即白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曾在此修建过一座佛舍利塔。后来此塔毁于兵火。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修建一座喇嘛塔。这一工程由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经过8年精心设计修建,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工。


§5-5  经幢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注: 经幢常考名词解释。
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五台山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上,高3.24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门和文殊殿之前,高4.9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经幢的代表建筑:
(一)上海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
(二)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一、石窟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后者是在石窟的后部设一不到顶的石塔,作为信徒膜拜对象,窟侧常设小室数间供僧人居住。
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由于统治阶级倡佛,西起新疆、东至山东、南抵浙江、北及辽宁,各地兴建了不少石窟。著名的有敦煌鸣沙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天山麦积山、太原天龙寺、南京栖霞山等。它们大半集中在黄河中游及我国的西北一带,鼎盛时期是北魏至唐,到宋以后逐渐衰落。另道教亦建有若干石窟,但规模甚小,如四川绵阳西山、剑阁鹤鸣山等,均建于隋至宋间。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石窟的代表建筑:
(一)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件。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米。
(三)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的主要内容为佛教造像,少数为道教造像。其特点是造像或置于露天(有的上覆木架构建筑)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下均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亦与石窟并存。表现手法多为圆雕,或高浮雕。其代表有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
(一)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位于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出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 .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           
(二)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通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理论坛

GMT+8, 2024-12-23 02:18 , Processed in 0.1127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