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乡土与现代——品读“喜洲竹庵”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0-18 18: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本文基于《喜洲竹庵记》及喜洲竹庵建筑,深入品读其设计内涵,解读此建筑中现代性与传统性、地域性的共生方式。并意欲给当下盲目流行的“小清新与小文艺”建筑风气以当头一棒——悬壶济世必应有背后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寄托。

关于业主:

业主蒙中、文一夫妇是喜欢书画、同样有传统文化艺术底蕴之艺术家,也是擅长书画,并从事平面与室内软装设计的设计师,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便已得到了建造一所良居所需要的基本气韵——在与业主的交流中,便注入了针对他们童年时代的记忆与故事,在有气韵的同时,有更明晰的价值取向——其书画集及散文随笔集便已充满了艺术的形态,于是项目便已成功了一半。

原型与梦:

很显然,他们持有的对生活的态度,对诗意生活与中式传统的追求,便已确定了这将是一个有着中式与乡土精神内核的建筑、一附有庭院的建筑、一个回归传统与自然的建筑。
在建造之前,建筑师承认为认为:典型的中国私家园林,往往是把居住用的房子和,游憩用的园子明确分区(我对此持保留的态度,我认为中式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同样是在狭小的地块中将两部分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在记录文章《喜洲竹庵记》中,建筑师还例举了科伦坡自宅,一种平面杂糅了住宅与庭院的宅园,而同样的案例我们可以在日本建筑师宮脇檀的创作作品集合中发掘到——这里出现了一种(在上个世纪发源的,其本质就是现代建筑创作分支之一。)住宅与院子结合的新的建造范例。
建造者开始的时候,希望见到一个把房间和园子混在一起的住宅,把功能空间和游憩空间交织在一起——让“室内空间”、“半室外空间”和“完全露天的室外空间”进行不经意之间的过渡。现代制图的建筑平面可以表现出以上的构想,这点我们也可以在平面中发掘。
但随着现代性注入其中,建筑平面承载与表现的东西,并不能很好表达出文化的细节(包括现代主义),并不能区分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在近代现代史中,东西方皆出现了此类宅院的布置形式及逻辑、此类共通的建筑语言)但可以自豪的讲,我们勉强认为上世纪出现的这种宅园原型,部分地契合了东方园林与宅院的传统形式与形制。关于此类同样平面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性“宅园”的话题,会在后续文章去具体讨论。







以下为案例分析,总结其创作的原则与特点。
建筑部分:

先从此案例入手,业主本身绘制了一个功能平面,包含了转向的门厅,串列的房间,大大小小的天井院落。而房间之间,用不同形式与尺度的花园庭院来组合与联系,并辅佐以小面积的,竹林块长条状的种植区、户外花台以及天井式的场所等等。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蒙中的不专业,而建筑师基于此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对入口区域的功能布置,对空间开放形式,对局部的构造乃至景致进行了深化与精细化的处理。
根据最终的建成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动线与变化
入口处的转折流线的拉长,创造出特殊的空间序列及变化,引入时间的要素,创造了动线,可以说借用了园林创作手法之“聚藏收放”,同时围绕“动线”这一重要线索与生活特性,进行了空间与景致的创作,增添了宅园的体验性。
2.现代性与地域性(内核)
主中庭的空间中,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用虚实不同手段进行“全分隔”与“半分隔”,而所形成的空间及实体十分纯粹、简洁,结合不同的开合度,创造出性格明确且稳定的空间体。恰恰因为环周主行人动线绕过了庭院,也说明其空间的划分十分有逻辑,空间的利用率非常的高。而同时创造了许多“亭”空间、灰空间、平台、露台、檐、阶等(中式空间),空间属性也略微散发着当地民居的气息。
3.体系明确
不同的房间功能组团明确,而庭院相互联系串联起这些房间,而房间也是自由的,不受“严格的柱网、结构的对称”以及“高效率布局”的限制,这也是在此类项目中结构及其他专业应做出的妥协。甚至房间中会“挖出”中庭、后廊后院这些非公共属性,或附属属性的庭院场地。总之我们应该从庭院体系——功能房体系这两个体系去解读本案,解读它独特魅力的园子——房子空间。
4.动态感十足
从摘记中“ 前庭是园内最开阔处,也是室外生活最集中的地方,可以饮茶、下棋、打拳、伺弄花草。客房位于前庭东侧,东看稻田,西览前庭。前庭和中庭之间的屋顶下是餐厅,考虑到风季的实用性,餐厅被三面透明的玻璃墙隔出来。餐厅向东连接厨房,可透过厨房的水平长窗瞥见田野。” 以及 “   自餐厅北望便是中庭,中庭的水面从功能上取消了步行穿越的可能,后庭入口在水一方,产生一定心理距离。视线虽能穿过,但脚步却只能右转进入起居室。 起居室朝东的大窗将人的注意力从中庭转移到窗外的田野,窗外四季景色变幻。起居室兼作会客厅。设茶桌于起居室北侧,背靠满墙的图书,客人被邀至茶席,西望则可见中庭的景致。”等叙述可以看出。
随之附上了建筑师的自述——“ 园子的体验必然是和“观看”直接相关的,可居、可游、可观。在空间中的大多数位置,我不喜欢限定人眼观看的方向和对象。这大概也是日本京都那些面对枯山水的椽侧空间很难让我有共鸣的原因。”
5.地域性与现代性(外表)
从建造后的实景照片看,其片墙的平面构图是很现代性的——简洁而抽象(包括小品景观的抽象化);其整体平面体验是很现代性的——流动空间,转角窗和落地门等。其他空间与构建又是很传统的——取景其层次丰富,存在渗透与断续,以及其细节如檐口、落水口、排水沟、铺地、檐口收边、水池、门框窗框、部分小品造景,外部借景(曲线屋脊),又是饱含传统深意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尊重了地方传统的现代诗。其现代性在于简练、纯粹、干净的空间处理;在于抽象的空间布局;在于多样性的空间与房间形式;在于视线细致的人工安排。其传统性在于空间的渗透、灰空间的创造(檐下空间),而廊道与屋檐往往是一齐出现的;在于传统形式的复现,如窗框框景、空间和视线的流动,及具体构筑的白墙青瓦的体验。

庭院部分:

再来讲其庭院部分,在此宅园中,以单独栽植为主,并继承了建筑部分的简练、抽象的写意风格,如单排种植的竹子、中庭取景框中的清香木、矮石、堆坡、丛植草地等。
建造者讨论了大大小小九个天井对应的种植,力求达到绘画艺术的留白效果与写意诗意,并用流线串结,以至于移步换景、节奏疏朗。总的而言,此园的种植更偏向于盆栽,种植(包括屋子中已有的大多数花木盆栽)也偏向于显得更加低矮与亲近人,这一点与日本庭院造景类似却也是十分不同,此园植物可近观可俯瞰,更像是生活的侣伴。在与植物的互动中,更能让人体验到四季的变化。
庭院部分的地域性与现代性:
此外值得补充的是园中的石景出自业主夫妇在当地的精心挑选,充满本土性与个性化。石头以及植物的选材也追寻的因地制宜的原则,如用本地区的高山杜鹃、野茶树代替江南园林的植物种类,同时对门厅处理也模仿了喜洲民居的朝东的习惯,面向自家院墙壁,以为照壁并对此行进相应的天井与植物景致的布置。

结语:
以上是本案设计的精髓,但仍应该强调的是本案在村落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处理——对村落白墙的延续、低矮的建筑,加上对墙外传统建筑的借景,使之在村落的群聚关系中退居为配角,甚至成为背景,更展现了尊重当地之传统并以低姿态巧妙融入的智慧,并借此尽可能地减少现代性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现代性让我们无法回避,但这不失为一种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巧妙手法。
在传统性、地域性与现代性碰撞的持续焦虑中,这个案例给予我们一个智慧的解答方式。

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并附原文链接:
喜洲竹庵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理论坛

GMT+8, 2024-12-22 21:54 , Processed in 0.0752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