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大理喜洲喜林苑:修乡绅豪宅,建夯土酒店,在乡建之路上越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7 06: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修旧如旧”到“破旧立新”

喜林苑正在不断探索乡村建筑的边界与可能


“New Plan of Rural Area · 筑乡计划”

这是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下的全新子栏目。在城市化进程高度运转的当下选择回归农村,聚焦乡村建设,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选择,亦是重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

观察“城”与“乡”的变迁,思考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从建筑出发,持续探访有价值的乡建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独到学术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乡建工作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居民等多方人员,共同探讨乡建的意义、如何乡建、谁在乡建和乡建为谁等话题,希望为城市及乡村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建筑的视角,
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与未来。

第一次来喜洲大约是十年前,当时在大理古城的青旅认识了一位比利时小伙Julian,我们便相伴骑行。穿梭于阡陌纵横的稻田之中,Julian兴奋地说,喜洲让他想起自己的家乡,那个令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兵败的小镇滑铁卢。

后来再读到关于喜洲的介绍,总是绕不开老舍先生的《滇行短记》:“我想不到,在国内这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












· 喜洲风景,图源喜林苑

在对中国乡村的描述中,“体面”并不是一个常出现的词汇。我猜“体面”背后的褒扬,大意是指那些自内而外的气质:比如从容、自在、不卑不亢。而喜洲之所以会让人联想起欧洲的乡村小镇,或许也正是由于它卸下了人造猎奇式的装扮,回归到乡村美学的本质,从而使跨民族的人们都产生共鸣。
















· 喜洲古镇,图源喜林苑

今天提起喜洲,相信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喜林苑。这座由民国白族商人杨品相的宅邸所改造而成的精品酒店,以灰瓦红墙的质朴之姿,完美嵌入蓝天、白云、青稻共同构建的自然调色盘中,已成为喜洲的地标。

在与喜洲共生共长的这些年,被脚下土地所滋养的喜林苑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乡建体系,并开始把他们的实践拓展至更多区域。今年秋天,位于沙溪石龙村和苏州东山的新项目将分别问世,从选址理念、到建筑形式、再到内容运营,喜林苑尝试以一种进退有度的哲学,使建筑因地制宜,成为乡村活化的起点,继而创造出更本质、更有认同感的乡村生活方式。


乡村可以很体面,乡村本该很体面。


· 喜林苑,图源喜林苑


修旧如旧的喜洲大宅

同样是他乡俘获异乡人的故事,美国人林登在35年前便为了喜洲辞去美国的工作,卖掉美国的房子,义无反顾投入到杨品相宅的修缮中。

喜洲是白族古民居被保存得最完整的村镇,而作为喜洲商帮八中家之首,杨品相的宅邸占地1800平米,一进两院,南北两院都是白族特有的“三坊一照壁”形态,很是气派。然而古宅修缮也由于大量木头腐化,通风引排水缺失等问题,异常繁琐复杂。

为达到“修旧如旧”的初衷,林登花费了近十年时间,请了100多位土生土长的村民参与进来,才变成今天的喜林苑。












· 喜林苑三坊一照壁,图源喜林苑

杨品相宅保留了宅邸中最精华的文化元素,比如白族特有的三滴水门楼,隐约可见刻之于雕栏的家训、檐廊顶部的人物花卉雕片等。这些细节诉说着时间的故事,使宅子成为连结古今的精神空间,让现代人依然能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 杨品相宅,图源喜林苑

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除了杨品相宅,喜林苑在喜洲还改造了另外两个院子:宝成府和杨卓然院。




















· 宝成府,图源喜林苑

宝成府是白族曾经的首富、商帮四大家之首——严氏二公子严宝成的婚宅,占地3600平米,始建于1928年。喜林苑从2009年开始介入,前后共耗时九年完成了改造。

杨卓然院则属于八中家之另一位杨卓然先生,同样秉承“修旧如旧”的精神,投入大量的金费时间,只为还原建筑的本貌,现在作为喜林苑的在地教育基地。








· 杨卓然院,图源喜林苑

以宝成府、杨品相宅、杨卓然院三座宅邸为代表,喜林苑对喜洲古宅的保育,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保存着今天已经消逝的“乡绅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乡村构成中,乡绅无论是从经济或精神上,都作为乡民们的引导者,维系着乡村生活的和谐。

在喜洲尤为典型,这里的乡绅们办企业,盖学堂,把外部资源引入,大大提升了乡民们的生活与文化水准,这才有了“穷大理富喜洲”的说法。


· 图源喜林苑


破旧立新的夯土酒店

在英文中,与“保育”相对应的有两个单词:preservation和conservation,两者间的不同处在于preservation是指”形“的保护,而conservation更多则是指“神”的延续。如果说喜洲因其白族宅邸的鲜明外形而有着一条清晰的保育脉络,那么站在更广域、更普遍的视角来看,又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在更多不同的村落中去延续乡村生活的“神”呢?

抱着这样的思考,喜林苑在发展过程,逐渐从1.0版的“修旧如旧”进化成2.0版的“破旧立新”。位于沙溪石龙村的新项目,便是他们思考的成果。


· 喜林苑沙溪石龙村项目,图源喜林苑

石龙村地处沙溪古镇的石宝山内,以白族为主,同时亦居住着彝族和傈僳族。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石龙村受外来的文化冲击较少,因此保存了完整的白族原生文化。四年前,喜林苑决定在这里新建一座精品酒店暨文化中心。


· 石龙村,图源喜林苑


· 石龙村航拍,图源喜林苑

在喜林苑看来,今天全国范围内的乡村已经被大量地城镇化,然而云南却仍旧保有乡村完整的聚落形式,维系着以家族为单位的合院式居所,是难能可贵的。

石龙村这样的原生态村落,虽不似喜洲“三进两院”般阔气,反而更注重村落间的群居关系。因此要延续石龙村的“神”,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突出聚落与单体的关系。而回看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往往也是聚落大于单体的,比如福建土楼、藏式民居。




· 左:建筑手稿,右:建筑平面图,图源喜林苑

基于这个理念,喜林苑和设计方西识设计工作室决定大胆抛开过往的品牌形象,不受建筑外形的束缚,转而从“空间形式”这一内核切入,将传统内向型的居住单体,设计成为适合旅行者的景观外向型单体。

依次经过入户庭院、玄关、卫浴与客房空间,到达景观平台,以此为一个单体原型,进行重复组合,依地形散布在基地之上,单体与单体互相错落,形成一个由 10 户小住宅围和而成的聚落。

沙溪石龙村项目不再是一目了然的古建筑酒店,而是看似现代却葆有传统乡村内核的群居魅力、并兼顾当下生活功能性的新空间。


· 建筑模型,图源喜林苑

比空间感受更能直观体现出石龙村独特的生活印迹的,是建筑材料。西识设计工作室在对当地各种建筑材料(如砌石、木构、砌筑拼贴、夯土、编织堆叠等)做了详尽调研后,决定以“夯土”这一环保且受当地推崇的乡土材料,建立起本地社群与外地社群的地域认同。









· 现代性的建筑外观,乡村聚落式的空间内核。图源喜林苑


· 喜林苑对当地各种建筑材料的调研,图源西识设计

土房子在许多人眼中一直是贫困落后的象征,然而土房子自古以来为村民遮风挡雨,承载了他们一代代的记忆,是石龙村村民的“根”。

于是西识设计工作室用新技术去改良传统夯土工艺,在保留“夯土”这一记忆载体的基础上,使土房子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建筑语言构建的新生酒店。

建筑外立面呈现出与山林野趣相宜的毛石墙,远观时和周围的自然景致十分和谐,近看时又充满了丰富手工艺所留下的肌理。





· 实验砖,图源喜林苑

延续喜林苑一贯的传统,许多石龙村的村民们都积极地参与到项目的建造中。整个项目历时四年,对于所有参与方来说都是反复实验、失败、探索、挑战的过程。好在因为坚持,获得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村民们也因为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激发起对自己土地由衷的信心与骄傲。


· 村民参与建筑建设,图源喜林苑

2018年,仍在施工中的石龙村项目,与哈尔滨银行总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及上海古北SOHO成为仅有的四个中国项目,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建筑奖”。喜林苑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乡村的魅力与自信。

* 关于石龙村项目设计理念的部分文字引用自“西识设计”


从建筑到生活方式

虽然在介入手法上,喜林苑选择向前破旧立新,然而他们看待乡村的视角,却总是保持着“后退一步”。

一如喜洲之于大理,石龙村之于沙溪,东山之于苏州,喜林苑和其他文旅项目不同的选址思路,始终与喧嚣的中心相隔一段适当的距离,在有着更完整生态的村落,深挖在地文化元素与内容。




· 喜洲日常,图源喜林苑

建筑是乡村活化的起点,任何空间都是服务于在空间内所发生的行为,只有把建筑与生活方式连接在一起,才是乡建的最终意义。

在喜洲深耕多年,喜林苑一直把喜洲当成是田野调查的舞台,透过摄影展、纪录片工作坊、驻地艺术家、cooking class等一系列活动,强调“学习式体验”,不是浅层地游玩,而是更深入地去理解小镇的文化形成。喜林苑还与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合作,输出的同时,再以外部资源来反哺喜洲的文化发展。


· “喜洲·脸庞”摄影展,图源喜林苑




· 艺术建造工作坊,图源喜林苑

而未来的石龙村,也将会变成另一趟值得冒险与探索的旅程,去遇见茶马古道的集市,去触摸南诏古国的石窟,去采挖雨后冒头的菌子,去围着篝火谈天歌唱,去听村民骄傲讲述他们的故事。

架起差异化生活方式的桥梁,让身处两边的人们,能微笑着相遇、互相学习——这正是乡建的意义。





· 美食作家庄祖宜在喜洲,图源喜林苑






· 依次为:生物多样性冬令营、美国学生在喜洲、带外国人参加插秧会,图源喜林苑






· 48小时影像工作坊,图源喜林苑

后记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在片刻离开格子间、置身于平静的乡野之中时,仿佛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都被剥去了,只留下原始的干支,感受麦浪和云层的韵律,将自己交付于自然界的奇思妙想,然后整个人被重启了,即便是最小的事物也值得注意。

就像十年前的比利时小伙Julian,在离开欧洲长达半年的旅行之后,因为喜洲扑面而至的稻香,第一次想起了家乡。这份乡愁,值得被更多人去感知,去感谢。




· 喜洲游园会,图源喜林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理论坛

GMT+8, 2024-12-22 21:21 , Processed in 0.1025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