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回复: 0

中国保存较好的十大古城(下)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2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o.6  毫州——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古城历史】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从商成汤王建都开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下道家文化中心,1986年,亳州撤县建市。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的青凤岭、东钓鱼台、傅庄、章华台等100多处原始社会、商代、春秋战国和汉代的古文化遗址。4000多年前,亳州就是黄帝曾孙帝眷高辛氏的国邑。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都于亳。三国时,亳州是曹魏的陪都。唐代亳州为“天下十望州”之一。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小明王,又称帝亳州。故亳州有"三朝古都"之称。
    千百年来,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哺育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英名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就有近百个。在政界方面,有一代圣君商汤,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在军界方面,有蜚声遐尔的张良、曹仁、夏侯淳、夏侯渊等等;在思想界方面,有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代圣哲庄子,道教至尊陈抟;在艺术界方面,有倡导和组织建安文学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有唐代著名悯农诗人李绅、著名画家曹霸、明代著名诗人薛惠、清代书法家梁献;在科技界方面,有千百年来被传为神医的华佗、明代《牡丹史》的作者薛凤翔。范仲淹、欧阳修、曾巩、晏殊等文坛巨子也相继在亳为官。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古代文化,为古城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亳州市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古城古迹】
    1、花戏楼
    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它座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清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


2、曹操地下运兵道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因此,被誉为 “地下长城”。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3、曹操宗族墓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4、南京巷钱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 “日升昌”票号的分号。
5、尉迟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町镇境内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6、华祖庵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
7、道德中宫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8、薛阁塔
    薛阁塔在亳州老城东南,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共七层,高 34.15米,周圆23.36米。塔座由八块青石奠基。塔一二层为仿木结构,每角砌砖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仿上为塔檐、上并饰以斗拱、昆虫、鸟卉花纹,登塔门面向东北,有螺旋式台阶,塔室为一个面南的小龛,可能是供俸神象用的,现空无一物。各层塔檐造型与一二层基本相同。塔之上顶八角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檐形如八角古亭。塔尖端为铁铸莲座,座上有螺旋铁柱支撑。一个铁葫芦直插云霄。
9、汤王陵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
    10、万佛塔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古城典故】
    亳州商汤王的传说
    汤陵公园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到:“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
【民族文化风情】
    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全国一些主要拳术套路都在亳州这一武术之乡生根开花。亳州武功在当代武坛上大展英姿,为世瞩目。
    地方戏,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涡河固定书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规徽戏班子演出。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亳州的历史传奇。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高跷,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让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
    三斗,亳州作为商业都会,文化古城,在社会市井生活中有许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No .7  大理——风花雪月的一块宝地


  【古城历史】
    大理,位于云南中部偏西,自古即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风花雪月四景著称。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南诏古国,佛道胜地,“风花雪月”的大理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苍山洱海珠联璧合,文明古都极具神韵,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时称“大理府”,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上建城楼,城的四角都有角楼,按东、西、南、北的顺序,分别为:通海楼、承恩楼、苍山楼、远安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墙外原有护城河,整体城建风格为“外雄内刚,市井俨然”。自明代建成以来历600年,基本无大改变。光绪年间重修古城时,把东门叫洱海,西门叫苍山,北门叫三塔,南门叫双鹤。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城楼。
【古城古迹】
    1、元世祖平云南碑
    位于大理市大理镇西门村委会大纸房村东北侧,坐落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一公里许的点苍山中和峰麓之三月街场上,地处南诏、大理国故都阻苴咩城遗址西南隅。碑由碑座、碑身、碑额和护碑边匡几个部分组成。青石质赑屃头部残损。碑身由两块青石相接而成,上截碑石长1.3米,下截碑石长1.55米。上下两石宽均为了1.55米。碑文直行楷书。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是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外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米,底为9.9米,凡十六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塔顶上角设金翅鸟,在1925年大理地震时随搭刹震落。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旧越成就。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3、剑川钟山石石窟
    位于剑川县南部的石钟山。因有形如巨钟的红丹霞岩,故称为石钟山。石窟分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共计16窟139尊造像,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石窟群,有“南天瑰宝”之称。石钟山石窟在内容上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外国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等几类,这些造像明显地表现出几大特点:一是较为集中地展示了白族所崇信的佛教室宗神祗。二是将王放造像也雕刻到佛教石窟中。三是原始崇拜与神佛同时供奉。四是外国人的造像。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太和城遗址
    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公里,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德化碑》是唐代南诏政权遗留下来的“云南第一大碑”,是研究南诏初期社会制度,职官制度以及南诏与唐王朝和吐蕃的关系,与云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之极其重要的碑刻文献资料。


5、文献楼
    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6、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
    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
7、佛图寺塔
    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方式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搭身内容,内壁为筒体结构,直通至十二级。现存大殿、南北厢房和过厅,为清代建筑。1983年佛图寺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喜洲族民居古建筑群
    喜洲镇位于大理古城北17公里处,喜洲为大理坝子中较大的一个白族自然村。喜洲白族居民历史修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发展到近现代,形成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是中国建筑史的一大遗产。2001年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大理三院落
    从明代起,滇西重镇大理的居民“名多士累”,古城的规制体现着古代的礼制和兵防,古院子的建筑、雕刻也处处体现出与一般商家、民居的不同。大理古城古民居中颇有历史典故的一处,走遍大理、喜洲找不出相同的第二家。门头上保留的繁复的镂空雕花图案包括了供桌、茶具等等细节。周家大院的这些雕刻,外边是龙凤,中间是‘连升三级’,绝不是一般商家、居民所能雕的,只在士大夫家族才能用。这是古代礼制、规制规定下来的建筑文化。
10、大理挖色镇
    古称鲁川,挖色。位于洱海东岸,地处大理市中东部,北与双廊镇接壤,南临海东镇,东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对如屏苍山而遥望大理古城,东通佛教胜地鸡足山而隐窥金顶,自古即为洱海东岸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洱海地区历史渊源久远的白族外乡文化发源地之一。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临时以来便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其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风情浓郁,洱海区域白族外乡文化保管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古城典故】
    大理蝴蝶泉的传说: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求情,请求不要杀死小鹿。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即以小鹿相赠,并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此后,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一百只蝴蝶的“百蝶中”,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霞郎。
    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幕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为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为纪念霞郎、雯姑,人们不但把无底潭改名蝴蝶泉,还在他俩跳潭殉情的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怀念这对坚强不屈的情人。一对对情侣恋人,还在这天到泉边聚会,唱调子,跳舞,倾诉爱意之情。四面八方的彩蝶,也在这天纷纷飞来泉边相会,遂成大理的奇状景观之一。
【民族文化风情】
    民俗文化
    养花种树,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民族风情
    白族音乐: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最终形成了现在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
    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巍山洞经音乐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大理洞经音乐融入了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虽然音色之中偶有区别,但是在乐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锣、鼓、二胡、三弦、绕、铃子等为伴奏。
    洞经音乐常常是在诵经之时进行演奏的。诵经腔调随着音乐游走,相互融合,无比庄重,宛如对古代英雄的赞歌,可谓是天籁之音,悠扬飘逸。
No.8  兴城——珠联壁合,集城泉山海岛五景一体


  【古城历史】
    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于葫芦岛市西南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
    兴城古城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辽圣统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称兴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明代兴城古城称宁远卫城,清代称宁远州城,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兴城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它经历了570多年的风雨浸蚀和战争摧残,外城现已无存,内城经历代维修,基本保持原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古迹】
    1、古城
    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古城略呈正方形,城未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宁远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不久身亡。
2、兴城文庙
    兴城文庙,位于兴城古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古老的、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文庙分为内外院,内院有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祭器库、更衣亭、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外院以绿化为主。1984年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祖氏石坊
    坐落于辽宁省兴城古城南大街(延辉街)中部,原有两座,相距85米。南为明前锋总兵祖大寿"忠贞胆智"坊,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因有倒塌危验,1969年拆除,现已经修复;北为明援剿总兵祖大乐"登坛骏烈"坊,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两坊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柱高楼小,雕饰细腻。
4、钟鼓楼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游人莫不争相登楼眺望全城风光。鼓楼为古代战争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更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内部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2.25米的巨型大鼓。
5、魁星楼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元”。
6、古民居
    兴城古城内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34条小巷,这是至明代以来一直不变的基本格局。古城面积较小,只有0.7平方公里,明清时,居住在城内的多是官宦、商民等富裕人家,贫民多居于城外四关。因此城内民居易四合院为主,一般包括正房、厢房、倒座(也称门房)、大门、垂花墙、影壁等,由此构成一系列院落空间。古城内的四合院氛围几个档次,其中最气派的要数“郜宅”,它位于文庙东侧。郜汝廉毕业于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后从军,逐步升至师长、中将参谋长。在日统期间,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郜宅是标准的清代晚期建筑。
    在延辉门里,沿城墙西行百米左右,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周宅,是个商人的住所。如果说郜宅有些官气的话,周宅则是十足的民气,它的天井很有地域特点。
    另外,南有伥山岛和阎山岛,北有磨盘山,一大三小相映成趣。辽代为佛教圣地,迄今犹存龙宫寺、海云寺等遗址。还有唐卫洞和明大悲阁、囤粮城及码头等古迹。
【古城典故】
    千古奇冤:
    1626年正月,后金统帅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八旗精兵直奔宁远孤城(当时广宁至山海关四百里地域,只有袁崇焕统兵坚守宁远城),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努尔哈赤满含忿恨返回盛京(沈阳),于当年八月郁闷而死。
    第二年,皇太极为报复仇,率领十五万大军渡过辽河,连下大小凌河二城,围攻锦州和宁远。袁崇焕和重将领浴血奋战,迫使皇太极撤军回沈阳。
    宁远城两次的失败,使皇太极不得不绕道蒙古,于1629年在大安口攻入长城以内,拿下遵化。袁崇焕率领辽军铁骑星夜赶往关内,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打退了皇太极的进攻,捍卫了京师的安全。
    然而,崇祯皇帝却中了后金的反间计,又兼阉党诬陷,一代抗清名将,蒙受不白之冤而死。他那智勇过人的胆量卓识、忠贞不渝地爱国情怀、名垂青史的不朽业绩,还有数百年后真相大白的千古奇冤,都牢牢地镌刻在宁远古城墙上。
  【民族文化风情】
    兴城有一个习惯,每到正月十五,都要去古城一道牌坊(祖大寿牌坊)和二道牌坊(祖大乐牌坊)下摸石狮子,以求健康和平安。祖大寿和祖大乐都是袁崇焕部下猛将,因其对抗满清,后来家乡人给他们俩竖立了两道牌坊。每到正月15的时候,古城里都是最热闹的。人们拿着花灯走到街里,相互道平安,抢着摸石狮子。有一个讲究说,摸狮子哪,哪里就健康,所以正月十五的时候,街里人总是那么多。
    每年7月15日,父老乡亲都齐聚海边庆祝海会的到来。海会是一个大节,这一天常常要祭文庙,祭妈祖,还要演节目,串门,到了晚上的时候要放鞭炮等待。
No.9  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南京


  【古城历史】
    洪江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如今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洪江古商城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这是一座用完整商业语言来诠释命运的古城,它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洋溢着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辉煌。  
【古城古迹】
    1、厘金局
    厘金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厘金局始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设立的税收机构。
  2、绍兴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家冲康乐门,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是清代高级妓院“堂班”之一,专供豪商巨贾、达官贵人声色娱乐,其间妓女多为高级艺妓,才貌俱佳,尤以“琴、棋、诗、画”四大名妓闻名遐迩。整个建筑三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


3、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洪江古建筑的样式是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为两进两层,也有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的,三层有天桥连通南北。高高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周成比例地向内低斜,小方形天井可吸纳阳光和空气。窨子屋多依山而建,兼具皖南民居和湘沅吊脚楼的特点,以砖、石、木为原料,不用一根铁钉,却数百年屹立不倒。在留存下来的380余栋窨子屋中,商行、洋行、会馆、钱庄、厘金局、镖局、报社、烟馆、妓院等一应俱全,面积近1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堪称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4、汛把总署
    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是我国清政权的基层军事组织,属绿营军制,是清军的正规部队。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亦担任维护当地治安,地方政府差役的职责。
5、荷风院
    位于余家冲康乐门,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内有清代高级妓院“堂班”之一绍兴班的演出。整个建筑三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现主要为中国青楼历史文化展室,每天都有古代文艺表演。  
6、忠义镖局
    忠义镖局是古商城至关重要的景点之一。当时洪江商人运输货物途径,除乘船走沅水、巫水外,还有许多货物靠人力挑运。其中共有两条旱路可走:一条是从洪江经镇远到贵阳、昆明、缅甸、印度等地。另一条是经洞口到宝庆、长沙、汉口等地。商家们为了运输安全通常都有上百担甚至上千担挑夫,自发组成货帮或烟帮结伴而行。但匪患众多,防不胜防。他们不得不请镖局押镖护送。队伍从清早过渡出发,直至下午方能走出城外,可见押镖阵势何其庞大。
【古城典故】
    老鸦坡的传说:
    山体形状酷似老鸦展翅,昂首站立,故名老鸦坡。洪江古商城就建立在其山麓。相传,在很久以前,老鸦坡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山路崎岖,深遂莫测。山腰有座观音岩,岩下有个观音洞,洞内有个用金砖砌成的黄金窝,窝内栖息着一对相亲相爱的金老鸦。每逢天旱少雨,双双便飞出洞来,站在观音岩上。此时,观音岩便发出万道金光,倾刻之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附近数十里地皆得甘霖。因此,洪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知何时,来了一个贪得无厌的财主,企图窃走金老鸦据为己有。但是,由于山雾重重,林深路陡,久寻不着。财主頓生恶计,在一个月黒风大的晚上,放了一把火,把满山遍野的树木烧得精光。从此,金老鸦飞走了,洪江地方十年九旱,缺衣少食,民不聊生。百姓痛恨财主,万分怀念金老鸦,纷纷云集山脚,顶礼膜拜,焚香祈祷。金老鸦深受感动,为了解除百姓苦难,脱下头上的金丝绒毛,护住山顶,继续兴云布雾,呼风唤雨,给广大百姓造福。洪江民众至今还流传着“老鸦坡把帽戴,大雨来得快”的民间谚语。人们一直把老鸦坡当成兴旺发达的象征,而金老鸦则被奉为一方吉祥平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福神”。
    窨子屋外墙黑色的来源:
    窨子屋外墙在建成时并不是黑色的。1939年,洪江作为后方的商都,已有大量避难人士迁入,城内一时竟达20万人。而百里外的芷江机场又是大后方重要的航空港,这两地成了敌人重点破坏的目标。日军侦察机频繁光顾,国民政府下令全城限期将原来的白粉墙全部涂成黑色,以迷惑敌轰炸机。这个比较原始的“野战伪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洪江因此逃过劫难。
【民族文化风情】
    在古商城停留的人,每到夜晚就能听到街巷里传出的土喇叭声,提醒居民“关好门窗,小心火烛、防火防盗”。这种声音延续了若干年,已经成为古镇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负责喊喇叭的人,每月的收入不足百元,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洪江大街小巷固守着历史的传统,到处都祭供着土地庙,从年头到年尾祭祀活动从不间断,数百年来,都祈求沅江流域的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家里的神龛上也供奉着财神、观世音菩萨等,一家与一城,都要平安吉祥。
    每年“七月半”即“鬼节”前,古商城的居民都会在小巷里或马路边烧冥钱、放鞭炮,“烧包祭祖”,老人每每为鬼节写“包封”,让人们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礼仪。
    各民族风情民俗则主要有民间传统音乐,如劳动号子、山歌、酒歌、喜歌、孝歌、打击乐、吹奏乐等;民间传统舞蹈,如龙舞、狮舞、蚌舞、踩高跷、彩莲船等;民间传统戏剧,如相传在清代康、乾年间流行的辰河戏、常德汉戏、祁剧、阳戏、木偶戏、皮影戏和民国时期传入的京剧、话剧、歌剧等;民间传统的曲艺,如围鼓、渔鼓、三棒鼓、霸王鞭、快板等;民间传统的娱乐情趣,如打牌、下棋、种花、养鸟、钓鱼、斗鸡、斗蟋蟀、放风筝等。
No.10  韩城——关中文物最韩城的小北京


【古城历史】
    韩城古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韩城在春秋初期,曾称韩(侯)国,南为晋之少梁,北为秦之籍姑。至战国,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更少梁置夏阳,隋改夏阳为韩城县。1986年成为我国第二批被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韩城古城,是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其中,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韩城市还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有九廊庙、三义墓、以及程庄村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文庙、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党家村古民居、魏长城遗址、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
【古城古迹】
    1、韩城古城
      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6座古城之一。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为了保护古城,韩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2、司马迁祠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3、大禹庙
    位于韩城老城东五公里处的苏东乡北周原村东。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代曾重修。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禹王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柱上刻“岌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
4、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在全国也属罕见。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5、党家村古建群
    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规模兴建于明清。四合院建筑紧凑,村寨相连,保护完整,至今保存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门、看家楼、贞节碑等18处公用设施。保存123处古民居四合院,保存古巷道20多条。党家村历史悠久,选址恰当,村寨合一,组合巧妙,营造精良,内涵丰富,安全设施合理,公用建筑齐全,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6、魏长城遗址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境内。魏长城,南起华山朝元洞西,依地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等县,止于韩城市南面黄河西岸城南村,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
7、普照寺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吴村。该寺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清代续修。建筑面积426平方米,主要建筑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保存有塑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二菩萨,阿难、伽叶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绘画一百三十余幅。大殿东西有土地庙关帝庙各一间,殿前东西侧分别为伽蓝殿与护法殿,殿后有观音洞、禅院等。是韩城元建标志性建筑。佛教文化气息浓厚。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
【古城典故】
    赵氏孤儿故事:
    韩城人一直认为赵氏孤儿故事就发生在韩城,民间自古便流传着许多关于赵氏孤儿的传说故事,民间传说赵氏孤儿故事的主人公程婴的家,就在韩城芝川镇西少村与滩子村之间的程庄。如今这里仍有程姓人家聚居,而且程庄的程姓人家也一直坚持认为自己就是程婴的后代。
    相传程婴和公孙杵臼当年选择的藏孤地点,就在距离程庄西边不远的梁山山脉雨山上。为了保住赵氏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设计,让公孙杵臼用程婴也在襁褓中的儿子换下赵氏孤儿,藏在雨山上,然后程婴假装背信弃义去告密,告诉屠岸贾自己知道赵氏孤儿藏身何处。屠岸贾便让程婴带人跑道雨山,杀了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却被程婴藏在雨山后的救郎沟里,躲过一劫。程婴后来将赵氏真孤,冒以自己的儿子名义带回程庄家中,取名武养大。
    群众流传说,被程婴暗中保护下来的赵武,是一个非常聪慧而且诚实的小伙子,给人打工干活既勤快而且不偷懒,锄过的地不但细密而且深,连一丝草也不剩,村人都争着请他锄地,赵武总是不声不吭全部答应下来。一日村里一个老婆婆请赵武帮自家干活,都到吃中午饭时,仍不见赵武回家吃饭,便去地里叫,老远看见好几家地里都有这个叫武的小伙子在锄草,惊奇地告诉了村内人。程婴一家人觉着赵武这个娃很神奇,便不再让他干活,而是供他好好读书。赵武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并在程婴和父亲好友韩厥的帮助下除掉仇人屠岸贾,夺回了赵家的田邑。
【民族文化风情】
    韩城民间社火种类繁多。有秧歌、皮影;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锣鼓、烟火、跑旱船、耍神楼、跑竹马等。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楼为代表。在游艺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
  耍神楼本来是西庄八社迎送法王上庙时耍的祭祀社火,舞姿剽悍神勇,表演别具一格,被誉为韩城社火之王。西庄镇东庄村的“耍神楼”社火节目多次在省内外表演,声名远震。
  逢年过节,韩城的社火队列中,总少不了芯子。南塬是抬芯,高约丈余,惊险热烈;而北塬则盛行背芯,欢快潇洒,更有特色。背芯表演在历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谜)穿插其间,文化韵味很浓。
  韩城秧歌是在韩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浓的地方戏,其优美的唱腔很为韩城群众喜爱。在别的剧种占据了舞台的情况下,它也走进了社火的队列之中。锣鼓是社火的乐队。黄河锣鼓的狂放表演使色彩缤纷的社火队有声有色。"田家自有乐,农民鼓舞春",为欢庆丰收而表演的“百面锣鼓”也很为韩城群众所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理论坛

GMT+8, 2024-12-22 22:29 , Processed in 0.0834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